个人简述:
本人所从事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现代化的角度考察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规律与特点,把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是近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重要角度。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以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为背景,以中西文化的冲突和全球化进程为主线,用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对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进行探讨,内容涉及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对外关系史等多个领域,全面深刻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微观的自下而上的历史解释方式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研究意义在于突破以往研究中的宏大叙事,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自上而下的历史解释方式来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人为历史学博士,并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授,长期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任务,由本人主持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获得2007年校级精品课,2007年参加广东教育厅的优秀教学示范片竞赛获得二等奖,并入选广东省第二批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中,力求与科研相结合,以教促研,以研带教。近年来,在各类中文核心期刊以及CSCSI类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关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学、国际关系等论文。例如,在2005年第3期《学术论坛》(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超前思考》,在2005年第4期《学术界》(CSSCI)发表《回归还是超越──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思想演变轨迹探析》,在2006年第3期《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发表《欧盟国家的移民问题及其移民政策的构建》,在2007年第3期《世界民族》(CSSCI)发表《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在2008年第3期《南方人口》(CSCSI)发表《欧盟国家的中国大陆新移民述论》等。此外,主持教学与科研课题4项,还出版专著《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副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等教材。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摘录。因此,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了一定的影响。
科研工作:
1、《现代化思考——通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之路》,军事谊文出版社2、《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