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吕田明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脑淋巴循环、脑脊液循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及一次性立体定向仪的研发,在上述领域居国内外前沿。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脑出血存在“管涌现象”、国内外首创“椎管内持续给药”新疗法、国内外首创“一次性立体定向仪”。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神经病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长期从事脑淋巴循环、脑脊液循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及一次性立体定向仪的研发,在上述领域居国内外前沿。2015年Nature报道发现脑膜淋巴管,标志着中枢淋巴循环系统被正式确立。在此之前,我们在此领域已经进行了10余年的研究,目前居于国内外前列,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脑出血存在“管涌现象”,即脑出血后血肿内的毒性物质可以借助脑淋巴循环系统扩散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血肿远隔效应,并导致淋巴滞留性脑水肿。以此为突破口,我们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病等很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与脑淋巴循环系统障碍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全面展开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发现Aβ纤维在通过脑淋巴循环系统引流清除过程中沉积在小血管壁,并激活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Aβ寡聚体能够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促进Aβ清除。这可能是机体的保护性作用,有助于加快可溶性Aβ1-42寡聚体通过脑淋巴循环系统的清除。 我们在脑脊液循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也居于国内外前沿,并在国内外首创了“腰大池持续给药”新疗法。该疗法能够有效绕过血脑屏障给药,对抗生素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在进行“腰大池持续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脑脊液循环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与脑淋巴循环系统密切相关,目前我们正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内外首创了一次性立体定向仪。我们采用直线定向原理开发出国内外首创的新型一次性立体定向仪,目前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粤械注准20152010009),并已正式投产上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该产品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一次性立体定向仪。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PCT国际专利申请3项。另外,在脑出血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制出“经尾椎腰大池置管动物模型”,以及“尾状核注射凝固自体动脉血法”、“经额部入路注射自体动脉血法”和“预置管二次注血法” 等构建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的新方法。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科研工作:

近期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以独立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PCT国际专利3项。主编专著1部:“临床神经内科急诊学”. ISBN 978-7-5023-6407-6。参编学术专著2部:“全国高等学校器官-系统整合教材《运动系统》”. ISBN978-7-117-21125-3 R·21126.“现代内科学”. ISBN7-80570-604-2G·186.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