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生,博士,现任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合肥工业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评审专家,安徽省医疗器械审评专家库专家。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安徽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无机化学专业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俞书宏教授);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美国纳米协会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材料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肿瘤靶向治疗、纳米肿瘤学、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 钱海生教授是第一届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09年),Scopus青年科学之星(2010年),是SCI期刊JournalofNanomaterials的编委之一(IF2018:2.207),是AdvancedMaterials,ACSNano,ChemistryofMaterials和Biomaterials等三十几种期刊特约审稿人。自2004年以来,在环境友好材料、纳米药物材料以及具有光电磁功能的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及组装与应用研究等领域已有丰富的工作积累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期刊如:Acc.Chem.Res.、Adv.Funct.Mater.、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Chem.Mater.、Biomaterials、Small、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ChemSusChem和ACSAppl.Mater.Interfaces等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30余篇,ISI检索被引用5240余次,ISI检索被他人引用4990余次,H-因子40,被引用超过100次以上的论文15篇(第一作者论文5篇,单篇最高引用44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曾)入选高被引论文(highlycitedpapers)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4项(第一申请人20项),授权17项(第一发明人14项)。学习与工作简历: 1996.09-2000.07安徽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2001.09-2002.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导师:岳军教授 2002.09-2003.07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导师:彭必先/陈丽娟研究员 2003.07-2006.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导师:俞书宏教授 2006.09-2007.0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系博士后导师:Prof.XuRong 2007.06-2009.02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后导师:Prof.ZhangYong 2009.07-2012.12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12-2016.02合肥工业大学/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黄山青年学者,硕士生导师, 2014.12-2016.02合肥工业大学/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02-2018.07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07-今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性研究成果 (1)构建了多种近红外光响应的肿瘤治疗的系统; (2)较早发展了多孔二氧化硅光动力学治疗癌细胞系统; (3)开发了系列T1核磁造影剂(NaGdF4,CaF2:Gd); (4)建立了多种表面改性方法; (5)发展了多种制备多层上转换荧光核壳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技术; (6)亚10nm纳米晶及其核壳结构控制合成与性能调变; (7)多种上转化纳米结构与半导体(II-VI族)的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策略与应用; (8)发展了一种大量制备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空心球/纳米管的普适的方法;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优秀毕业生,科研积极分子以及其它各类奖学金7人次。 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4名,本科毕业论文30余人次,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1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省级三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赛校赛金奖2项,省赛铜奖2项(2018年)。 学生获得的荣誉: 钱沐阳(等):合肥工业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意组)(2019) 董旺(等):第八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9) 张晨阳:安徽省优秀硕士毕业生(2019年) 张晨阳:合肥工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19年) 李腾(等):安徽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创意组)(2018) 孙雅玲(等):安徽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创意组)(2018) 李腾(等):合肥工业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意组)(2018) 孙雅玲(等):合肥工业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意组)(2018) 赵孟莉: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 张晨阳: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 黄辰曦:合肥工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18年) 刘坤: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论文一等奖(10篇)(2016年) 章富: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年) 彭煌用:合肥工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16年) 胡金林: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创新奖(2013年) 胡金林: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培优项目(2012年) 陈静: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创新奖优秀奖(2014年) 硕士毕业生: 2019年:张晨阳: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 赵孟莉:合肥新东方 章军:安徽芜湖 2018年:王婉妮: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 黄辰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 郝梨娜:山东济南新东方 2017年:章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 刘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 李耀武:北京康龙化成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彭煌用:湖南宁乡十一中 2015年:李方:安庆江淮汽车,涂装车间主任,安徽省人大代表 陈静:邯郸市锦玉中学 2014年:胡金林: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 刘新慧:浙江省金华市新世纪学校 本科毕业生: 合肥工业大学: 高永耀(2019)李啸宇(2019)刘博(2019)陆序文(2019)姚沈涛(2019)张世豪(2019)章鸣(2017)彭庭友(2017)寇明(2016)梁乾林(2016)丁彬彬(2015)吴双(2015) 浙江师范大学: 杨其浩(2014)祝妍(2014)王太亚(2014)陈碧翠(2014)陈宇民(2013)纪亚萍(2013)蒋平(2013)金彩娥(2013)李晶晶(2013)李文静(2013)吕娇鸾(2013)沈凯(2013)张健(2013)张倩(2013)吴菲菲(2012)杨幸芸(2012)王甦晓(2012)章盼男(2012)张显挺(2012)毛方雁(2011)徐则武(2011)张键(2011)郑顺吉(2011)朱恩波(2011) (9)发展了一种普适的化学方法,制备一系列金属(Ag、Cu,Au等)半导体/交联聚乙烯醇纳米电缆,碳包半导体或者金属纳米结构材料。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课题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第四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第二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第三完成人);参与完成合肥工业大学春华计划(第二申请人)1项,安徽省省级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1项。 [1]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 [2]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202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靶向近红外-可见上转换荧光功能纳米结构的构筑与应用研究”(21471043),2015.01-2018.12,85万 [4]黄山青年学者-科研启动基金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转换/下转换核壳纳米晶的化学制备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21101140),2012.01-2014.12,25万 [6]浙江省科技厅钱江人才计划-生物成像中新型荧光标记物的构筑及其应用研究(2012R10062),已结题验收 [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磁性/碳复合功能纳米材料的低温化学制备及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已结题) [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已结题)获奖情况 [1]第一届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入选论文30篇)2009.12 [2]第二届SCOPUS中国青年科学之星2010.12 [3]2011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模板控制下多种功能纳米结构材料的化学制备与应用研究(2/3)2011.12 [4]2011-2012年度浙江师范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2012.10 [5]2012年度浙江师范大学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4)2012.11 [6]2015年度合肥工业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