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主要的科研方向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并理解糖尿病发病的机制一直是国际上糖尿病研究的热点。在寻找到有效的、经济、副作用小的预防糖尿病的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糖尿病预防研究领域,利用引进的国际公认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OLETF鼠,分别以西药或中成药干预进行糖尿病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明确其预防糖尿病发病作用的基础上,对其预防作用的病理生理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发现,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奠定了在防治糖尿病的研究领域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目前,在以胰岛β细胞凋亡和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两个领域为主的糖尿病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和科研优势。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是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氧化应激和炎症是目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研究的热点,我们与哈佛大学医学院Joslin糖尿病中心King实验室和Stanton实验室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二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们的研究工作以上述领域中经典的PKC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为中心,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结合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G6PD基因缺陷人群,通过二者有效的结合,使我们在该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阐明PKC和G6PD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对理解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延缓和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开展了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动态血糖监测、“双C“治疗、糖尿病宣教发展新模式、糖尿病慢性创面综合处理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球后放射治疗等新治疗、新技术使用和研究。
科研工作:
1、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月;2、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广东医学,2008年3月 ;3、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糖尿病发病的干预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月;4、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3月5、贝前列素钠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6年6月;6、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年4月;7、2型糖尿病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定额合理性初探.卫生经济研究,2018年3月;8、广东省某政校合作改革试点医院综合绩效评估研究.医学与社会,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