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1] 2010年:“动态供应链协作信任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 2009年:“面向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信息系统研究”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 [3] 2007年:“基于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五; [4] 软件著作权:新机研制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号2008SR33117,排名第一; [5] 软件著作权: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用地评价系统,登记号2010SR018146,排名第一; [6] 软件著作权:型号工程技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号2004SR08382,排名第五; [7] 软件著作权:西航公司技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号2004SR08381,排名第五。
科研工作:
22007.1-2011.4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讲师; 22011.5-至今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硕导; 2013.6-2014.6 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管理科学基金项目2项、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基金项、企业项目2项;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航空基金2项等; 科研概况: 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GDISD) 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开发项目IT策略的一部分,紧缩的成本、有限的资源以及时间的约束都促使企业要在更广范围内寻求协作,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已经开始实施跨地区、跨组织甚至跨国家的团队协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敏捷性,敏捷性已经日益成为提升GDISD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人们建立敏捷团队往往是受到利益驱动,例如生产率提高、创新及员工满意等,然而,敏捷开发方法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随着业务和技术环境正以不可预测的速率进行着快速变化,用以确定用户需求及响应用户需求变更的信息系统开发的敏捷性已经成为了提升信息系统开发绩效的关键。 我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动态协作信任演进基础上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敏捷性问题。国内外对软件开发敏捷性的研究虽然关注较多,但目前主要敏捷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异地分布式团队之间的敏捷性获取不是仅仅依靠技术方法就能完成,需要借助于一些软性的约束。信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必然同样存在于团队之中,而现有研究还缺乏研究,而随着信任的动态演进过程,其的获取必将有所不同。我们现阶段着重于研究进过程中队敏捷性问题的研究,特别强调信任演进过程中异地分布式开发团队敏捷性获取的差异性问题。 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1篇被EI、ISTP检索,出版专著1部。 研究成果有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教育背景:
21997.9-2004.3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硕士研究生 22003.9-2006.12 提前攻博,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