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常洪龙教授一直从事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研究,现任机电学院微系统工程系系主任、“微机电系统工程(080210T)”本科生专业负责人,是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机械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两个学位分会的委员,兼任陕西省青年科协副主席。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1)等人才计划,获201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是西北工业大学首批翱翔青年学者、首批翱翔之星、首批吴亚军优秀青年教师特等奖获得者等。是IEEE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暨微纳机器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等。论文获奖:IEEE MEMS 2016 杰出论文奖 2015 杰出论文提名奖。科研获奖:[1].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2)。人才计划:[1]. 2012年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 2011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3].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科研工作:
任职经历:2011/10-2012/11,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电子工程系,Visiting Associate (Faculty) 2011/04-至今,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微系统工程系,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微机电系统工程”本科生专业负责人2010/05-至今,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微系统工程系,教授(破格)2007/05-2010/04,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微系统工程系,副教授(破格)2005/07-2007/04,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讲师2005/03-2005/06,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助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任务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已发表SCI论文52篇,授权发明专利51项。特别是在领域顶级期刊JMEMS上发表论文8篇。在论文录用率约为35%的领域两大顶级国际会议IEEE MEMS与Transducers上发表论文23篇;获Transducers大会(2015年第18届,两年一届)杰出论文提名奖,获IEEE MEMS大会(2016年第29届)杰出论文奖。(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5454、基于模态局部化的弱耦合谐振式惯性敏感机理及器件研究、2016/01-2019/12、75万元、在研、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273052、基于气流转子的六自由度MEMS惯性传感器研究、2013/01-2016/12、80万元、在研、主持。(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976087、基于孔径连续可调微网筛结构的细胞分选方法、2010/01-2012/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0505038、高精度微机械陀螺的虚拟灵巧实现方法、2006/01-2008/12、24万元、已结题、主持。(5)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任务,2013YQ1904670403、无鞘流聚焦微流控芯片、2013/09-2018/08、200万元、在研、主持。(6)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2009AA04Z320、支持任意流程的MEMS设计工具与仿真库集成、2009/04-2011/03、453万元、已结题、主持。(7)国家863计划自由探索项目,2006AA04Z326、支持任意流程的MEMS设计工具关键技术研究、2006/12-2008/05、82万元、已结题、主持。
教育背景:
2001/3 - 2005/3,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导师:苑伟政1999/9 - 2002/4,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导师:苑伟政1995/9 - 1999/7,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