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周国平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中医药学院
  •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1:中风病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与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独创的全经针刺法用于中风病预防、治疗与康复,经临床观察,对中风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恢复期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出的“怕中风,就通经络”的预防中风的理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一、基础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缺血再灌注脑内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和“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调控基因Caspase-3、Caspase-1的干预作用研究”),研究电针治疗中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旨在为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目前“缺血再灌注脑内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项目已结题,共发表相关论文约10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已证实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MAPK信号通路调控有关,为电针治疗中风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二、临床研究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致力于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研究,突出中医整体观念,注重经络理论的运用,倡导针药结合治疗疾病,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和独特的临床疗效。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基于脑卒中二级康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卒中单元的建立及临床疗效评价(2013.12-2017.11)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临床研究重点课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2016.10-2021.10)。独创的全经针刺法用于中风病预防、治疗与康复,经临床观察,对中风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恢复期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综合临床疗效达97. 8%。提出的“怕中风,就通经络”的预防中风的理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开展新医疗、新技术等情况:本人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主任,所带领的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所提出的中医诊疗单元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诊疗模式试点单位。科室同时也是岭南脑病联盟单位。目前主要开展了中风后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肿瘤放化疗术后康复等相关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国内所处的学术地位: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南方医科大学名老中医传承班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Acupuncture in medicine》审稿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针灸推拿康复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科研工作:

1、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编委。2、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编委。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供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专业用),2009年7月出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4、《足疗与亚健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03月出版,主编。5、《特定穴临床运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副主编。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