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
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1984年9月至今,在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任教。2005年赴俄罗斯短期考察与技术交流。1987年3月任讲师,1992年12月任副教授,1997年12月任教授,2005年6月任博士生导师。1988年7月至1999年3月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动力装置控制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3月至2006年9月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动力与热力工程系副主任、动力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2008年3月至2013年任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动力控制工程系主任。 研究方向1、航空发动机控制技术2、新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动力装置及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技术3、动力装置计算机仿真技术4、计算机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技术5、航空航天装置、水中兵器装置、民用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动力系统及设备的试验技术及应用6、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及应用 科研项目至2017年,本人主持的科研项目近50项,合同金额2500多万元。 学术成就参编《航空发动机控制》教材,2008。参编《航空发动机控制》教材,2008。在各类专业期刊、杂志及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7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近50篇。代表性论文:[1] 一种非线性系统的N阶线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 单轴航空涡扇发动机数学模型辨识, 推进技术,2008[3]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导流叶片调节器切换特性, 推进技术,2008[4] 小波网络在某型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航空动力学报,2009[5] 涡扇发动机风扇及压气机特性监测中的流量估算方法, 航空动力学报,2010[6] 基于SQP的航空发动机加速规律优化方法, 航空动力学报,2010[7] Optimization of Aero Engine Acceleration Control in Combat State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rbo & Jet-Engines, 2012[8] Active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of turbine tip clearance for aero-engine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3[9] 一种多变量频域动态伪对角化法及航空发动机解耦控制器设计, 航空动力学报, 2016[10] A Frequency Domain Decoupling Method and Multivariable Controller Design for Turbofan Engines, IEEE Access, 2017
教育背景:
恢复高考第一届——77届(1978年2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控制专业学习;1982年2月获工学学士学位,直接攻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航空动力控制方向工学硕士学位,1984年9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