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段晓品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基础医学院
  • 研究领域:
    新型纳米药物递释系统用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化疗放疗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等)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28%左右,并且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开发新型肿瘤治疗手段十分有必要。肿瘤生物学的复杂性,多面性和异质性,以及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的产生使得目前主流的肿瘤治疗方式(例如手术,化疗和放疗)仅显示有限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肿瘤免疫机制的揭示,肿瘤耐药性及转移机理的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肿瘤基因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肿瘤的早期诊断对癌症病人的治愈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癌症病人约有80%-90%以上可以治愈,但是晚期的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则会大大降低。不论是用于肿瘤治疗的基因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化疗药物,还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各种诊断试剂往往需要被输送至特定的部位或特定细胞类型,以保证最大的治疗诊断效果及最低的毒性。纳米制剂的出现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及诊断提供了可能,这主要归功于其在药物输运、诊断、成像、发展合成疫苗和微型医疗装置中的独特作用。纳米颗粒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它们可以高效地结合、吸附以及携带各类分子和基团(包括小分子药物、核酸、蛋白质和探针等),模拟临床上联合用药的模式,同时输送作用机制相同或不同的两种或多种药物,达到协同增效的治疗目的,同时降低肿瘤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几率。纳米载体可通过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或受体介导的靶向作用使药物选择性地富集于所需部位,还可通过内吞途径进入肿瘤细胞中,避免膜转运蛋白对药物的外排,增加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为克服化疗药物的肿瘤耐药性提供了可能性。刺激响应性纳米载药还可在环境信号(pH、温度、光、热、酶、氧化还原信号及离子强度等)刺激下产生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起到控制药物特异性释放的作用。由于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及表面特性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和调整,所以纳米粒子拥有出众的稳定性、“量身定制”的载药能力和明确的靶向性,因此适应各种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够应用到肿瘤诊疗的各个方面,为临床上提供肿瘤防治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该研发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前沿技术,与国际前沿接轨,尤其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在国内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故而该研究方向需要政府科技项目大力度的支持。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