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何松青
  • 所属院校:
    广西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领域:
    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和肿瘤生物学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博导
  • 招生专业:
    外科学、外科学(专业型)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何松青,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外导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广西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第四批“八桂学者”,桂林市首批漓江学者,广西优秀专家,广西特聘专家,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领军人才培养人选。美国肝脏病协学(AASLD)会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及中国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学组委员;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专家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广西普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广西普外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广西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广西免疫协会副理事长;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桂林市普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导报编委,10余家SCI杂志审稿人。    何松青教授长期致力于肝脏损伤与修复领域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200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陈孝平教授。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4月晋升为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回国后依托组建了及研梯队合理、富有朝气和拼搏精神的肝脏损伤与修复研究团队,近五年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先后获得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2011年),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病防治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2012年),广西“八桂学者”(2016年),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012年),桂林市首批漓江学者(2013年),广西优秀专家(2013年),广西特聘专家(2013年),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领军人才(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5),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及杰出青年科学家(201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带头人(2015)。近年来,何松青教授围绕肝脏损伤与修复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将补体调控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 IRI)和肝脏再生研究结合,阐明了“补体在肝脏再生中的双向作用与可控性”(J Clin Invest. 2009;119:2304-2316.); 解析了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去“分割性补体调控”观点。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对“补体为肝脏再生所必需”传统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更新,为补体调控减轻肝脏IRI及改善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原创性的研究体系,为相关领域的肝脏疾病治疗提出全新的策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何松青教授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含并列)分别在国际著名期刊如J Clin Invest. (IF 13.765),J Exp Med.(IF 13.912),Nat Rev Immunol (IF 39.416), Cancer Res (IF 8.556),J Immunol. (IF 5.362),Liver Transpl (IF 3.793),Transplantation (IF 3.535),J Pharmacol Exp Ther. (IF 3.855),BBA-Mol Cell Biol L (IF 4.495),FEBS J.(IF 3.986),Oncotarget (6.627), Medicine(IF 4.867), Am J Cancer Res. (IF 3.968),Ann Surg Oncol.(IF 3.943),Transpl Int.(IF 3.12)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00,被Nature medicine、Hepatology等SCI期刊引用超过1200余次;研究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二)。相关研究近年来获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1项)资助。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主持)。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