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与2006年分别于南京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10年5月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张增辉教授,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的研究,发展了全量子计算蛋白质总能量的分块方法,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师从Kenneth Merz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大分子体系的Divide-and-conquer的从头算量子化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基于量子力学方法的蛋白质NMR化学位移计算和量子化学软件的开发。在博士后阶段师从So Hirata教授,主要课题是将分块的量子化学方法应用于固态,聚合物和材料,以及发展有限温度下的电子结构理论,一共编写过三个量子化学计算软件:QUICK,AF-NMR和EDISON2.0。2011年8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副教授职称,2015年12月破格提升为研究员。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大分子体系的线性标度量子化学方法,生物大分子NMR参数的精确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密度泛函方法和深度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2014,201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访问学者,与美国科学院院士Donald Truhlar教授合作发展新的密度泛函方法。目前已在PNAS(IF=9.7,3篇),Acc. Chem. Res.(IF=22.3,2篇),JACS(IF=13.9,3篇),Angew. Chem. Int. Ed. (IF=12.3,2篇),Chem. Sci.(IF=9.2,2篇),J. Phys. Chem. Lett.(IF=9.4,1篇),NPJ Quantum Materials(1篇),Chem. Comm.(IF=6.2,1篇),JCTC(IF=5.5,10篇),Phys. Rev. Mater.(1篇),JPCC(IF=4.5,1篇),PCCP(IF=4.5,7篇),Cryst. Growth Des. (IF=4.0,1篇),JCIM(IF=3.7,3篇),JPCB(IF=3.3,4篇),JCP(IF=3.0,9篇),JPCA(IF=2.7,8篇),J. Comput. Chem.(IF=3.2,1篇),Proteins(IF=3.4,2篇),RSC Advances(IF=3.3,3篇),PLoS ONE(IF=3.2,2篇)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92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署名文章64篇(第一作者12篇,通讯作者52篇),参编国际专著4部,2篇文章入选全球ESI 1%高被引论文。文章总的被引用数超过2700次,h-index达到28。被引用数超过200次的文章共1篇,被引用数超过100次(且小于200次)的文章共5篇,被引用数超过50次(且小于100次)的文章共13篇,个人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的超过110次。2019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与中国化学会“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并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普陀区青年英才和华东师范大学紫江优秀青年学者等人才计划支持。现任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经历 2006.08-2010.05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 物理化学方向, 主攻大分子的计算机模拟, 获博士学位, 导师:Professor Kenneth M. Merz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 (JCIM,IF=4.304) since 2014. Now: Director of iCER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2003.09-2006.06 南京大学化学系, 理论与计算化学方向, 获硕士学位,导师: 张增辉教授 1999.09-2003.06 南京大学理科强化班, 物理方向, 获学士学位 1996.09-1999.06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中 1993.09-1996.06 江苏省苏州中学,初中 工作经历 2015.12-至今 研究员(破格),博导(2017.06-),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2013.09-至今 兼职教授,上海纽约大学计算化学研究中心 2011.07-2015.12 副教授,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 2014.07-2014.10;2015.08-2015.10 访问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合作教授:Professor Donald Truhlar(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1.10-2012.09 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化学系,导师:Professor So Hirata (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 2011.03-2011.07 专职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