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杨默
  • 所属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
  • 所属院系:
    南方医院
  • 研究领域:
    巨核细胞血小板及血栓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儿科学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儿科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杨默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学士),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并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博士后学习。先后任北京协和医院任神经内科医师,新南威尔士大学Princes-Henry 医院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科学主任,香港大学助理教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默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促进巨核细胞血小板和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TPO、PDGF、中药单体APS、5-HT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及血小板形成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⒈ 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特别在巨核细胞及血小板造血调控研究方面是目前我国主要研究者,研究工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在该研究领域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血栓与止血领域研究项目6项,我们获得其中2项:①神经递质5-HT在巨核细胞前血小板生成反馈调控中的分子机制(项目负责人);②PDGFPDGFR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中作用及机理的研究(项目指导, 第二研究人)。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0116)5-HT是调控thrombopoietin合成的调节子(2018.01-2021.12)主持。⒉ 在巨核细胞血小板造血调控研究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原创性的研究:⑴ 首次提出了PDGF和PDGFR通路在造血调控,特别是巨核血小板造血的作用,为开发新的升或降血小板药物找到新的作用靶点,也解释了PDGFR通路抑制剂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分子机制 [Ye JY(Yang M) 等,Haematologica,2010];⑵ 首次提出了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心脏和神经保护作用,为TPO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新的方向和适应症 [Li K (Yang M) 等, Circulation,2006;Yang M 等,Blood,2003,Abstract]。⑶ 首次提出了神经递质5-HT5-HTR参与巨核细胞血小板造血调控,为开发新的升或降血小板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神经系统可能通过神经递质参与造血调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Yang M等,Stem cells,2007,2014]。(4)首次发现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黄芪多糖(astragali polysaccharide)等中药提取物对巨核细胞血小板及造血干细胞的作用研究,为中草药的临床新应用提供了实验科学基础(Yang M 等,Ethnopharmacology)。


科研工作:

Anthony M, Regaglia F, Yang M. The effect of sumatriptan on platelet 5-HT in vitro. In: New Advances In Headache Research: 4, Edited by F.Clifford Rose, pp179--182,1994, London: Smith-Gordon.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