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
科研工作:
1986年4月-2015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系统与控制工程系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15年7月至今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992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工作经历如下:l 1986年4月-1988年12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助教;l 1988年12月-1992年12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l 1992年12月-1998年12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l 1998年12月至今,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l 2001年4月至今,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l 1988年12月-1994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605教研室副主任;l 1994年9月-1997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l 1997年11月-1998年11月,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学习;l 2003年2012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系统与控制工程系系主任;l 2011年10月,英国Cranfield University及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d短期访问学习。 研究方向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效能评估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及仿真技术智能化指挥与控制工程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型号工程,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九五”、“十五” 、“十一五”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空和航天支撑科技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航总公司及其厂所的“九五”、“十五” 、“十一五”国家国防重点型号和重大科研课题等科研项目70余项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100余篇论文被国际检索刊物SCI、EI、ISTP收录。代表性著作与论文:[1] Man-Machine Function Allocation Based on Uncertain Linguistic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2011, 24(6):816-822.SCI WOS:000302285900016,EI:20121514936390[2] Consensus intuitionistic fuzzy group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aircraft cockpit display and control systemevaluatio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3, vol.24,no.4. SCI:000323871300011[3] Autonomous intelligent decision-makkingsystem based on Bayesian SOM neural network for robot soccer,Neurocomputing,2014-03-01,SCI WOS:000331851700048[4] 贝叶斯网络理论及其在军事系统中的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年[5]综合航空武器系统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6]综合航空火力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7]航空电子系统导论(主审),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8]基于突变理论与模糊集的复杂系统多准则决策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6, 28(7), EI: 063510092690[9]编队空对地攻防对抗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仿真学报. 2004(6)[10]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编队对地攻击损伤评估研究.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29(7), EI: 073410777435
教育背景:
1983年、1986年和1999年分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火控与指挥系统工程”、“火力控制”和“系统工程”学科,分别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