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邝向军,男,1967年10月出生,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学物理课程负责人,科技部评审专家库专家。1985年9月-1989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89年毕业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3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1993年-1996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1996年9月到位于四川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从事物理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期间完全脱产在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攻读凝聚态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顺利毕业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本人主要从事材料结构和性质的设计和计算模拟,具有比较丰富的团簇结构和性质研究方面的经验,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了近30篇SCI检索论文 (部分见后面的清单),其中JCR二区2篇、JCR三区3篇,累计引用次数超130。同时还长期坚持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研究,在《大学物理》、《物理与工程》等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40多篇文章,单篇引用次数达到了45次,单篇累计下载次数接近1500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过渡金属原子团簇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承担了一项四川省大学物理优秀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和三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项目,参与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学基金项目《热导率瞬态测量仪的研制》的部分理论工作。目前,还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一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新型超原子及其纳米组装材料的理论研究》和一项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金及金基二元合金团簇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以及一项吉林大学理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2011年获得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创新奖、2003年曾获得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在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工作期间,本人长期坚持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分析力学、信息光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学声誉,多次获得各种教学类奖励,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大学物理教学经验),是西南科技大学物理教学骨干教师。2014年评为绵阳市优秀教师、2013-2014年度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02年获得西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05年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竞赛三等奖、2002年-2008年间先后多次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年度考核中也多次被评为优秀,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奖励一等奖 。同时,本人长期坚持从事物理教学研究,在《大学物理》、《物理与工程》、《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物理实验》等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物理教学研究类文章,主编(排名第一)大学物理教材《大学物理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部,以项目负责任的身份先后承担了多项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和高教研究项目。
科研工作:
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过渡金属原子团簇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承担了一项四川省大学物理优秀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和三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项目,参与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学基金项目《热导率瞬态测量仪的研制》的部分理论工作。目前,还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一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新型超原子及其纳米组装材料的理论研究》和一项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金及金基二元合金团簇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以及一项吉林大学理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
教育背景:
1985.9-1989.7 在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93.9-1996.7 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96.9-1999.9 在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学习;2009.3-2011.12 在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