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1968年10月出生,四川泸州人,汉族,中共党员,体育健康学院院长,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1993年7月至1999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工作。
1999年7月至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作。2008年12月晋升为教育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员,2011年11月晋升为体育学教授。2010年11月起任现职。
学术兼职
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运动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体育分会常务理事
主要荣誉
《健身气功八段锦提高老年人生理功能及慢性疾病干预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技术二等奖,2011年。
《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主要论文
女运动员三联征模型大鼠性激素分泌调控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研究,2017.3
基于肝功能评价不同游泳训练周期复制运动性疲劳模型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6
黄芪总皂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海马功能和形态的影响,中医杂志,2014.5
补中益气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
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和游离Ca2+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科研项目
糖尿病患者健康体适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效果研究,2016/3,广州市科技计划
高等院校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构建研究,2016/1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健脾益气疏肝中药复方减缓运动性疲劳的药效及其物质基础和制备工艺研究,2016/3,广东省体育局
女运动员三联征病症结合模型复制及其针灸治疗机制研究,2015/1,广东省体育局
“医体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4/12,广东省教育厅
运动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13/12,广东省教育厅
人参总皂甙抗运动性疲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于骨骼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启动机制的探讨,2011/10,广东省科技厅
健身气功延缓衰老效益与机理研究,2011/8,国家体育总局
主要荣誉
《健身气功八段锦提高老年人生理功能及慢性疾病干预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技术二等奖,2011年。
《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主要论文
女运动员三联征模型大鼠性激素分泌调控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研究,2017.3
基于肝功能评价不同游泳训练周期复制运动性疲劳模型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6
黄芪总皂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海马功能和形态的影响,中医杂志,2014.5
补中益气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
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和游离Ca2+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科研项目
糖尿病患者健康体适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效果研究,2016/3,广州市科技计划
高等院校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构建研究,2016/1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健脾益气疏肝中药复方减缓运动性疲劳的药效及其物质基础和制备工艺研究,2016/3,广东省体育局
女运动员三联征病症结合模型复制及其针灸治疗机制研究,2015/1,广东省体育局
“医体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4/12,广东省教育厅
运动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13/12,广东省教育厅
人参总皂甙抗运动性疲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于骨骼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启动机制的探讨,2011/10,广东省科技厅
健身气功延缓衰老效益与机理研究,2011/8,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背景:
1993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6年至1999年在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