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1985.7~1993.4 衡阳工学院技术物理系教师,1991年7月获讲师资格;1993.5~1997.8 中南工学院技术物理系教师,1996年7月获副教授资格;1999.11~2001.9 香港大学Ⅱ级研究助理;2001.9~2008.6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2003年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博士生导师;2006.7~2006.8 日本名古屋大学科访;2008.7至今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工程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主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科研工作:
1985.7~1993.4 衡阳工学院技术物理系教师,1991年7月获讲师资格;1993.5~1997.8 中南工学院技术物理系教师,1996年7月获副教授资格;1999.11~2001.9 香港大学Ⅱ级研究助理;2001.9~2008.6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2003年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博士生导师;2006.7~2006.8 日本名古屋大学科访;2008.7至今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工程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主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1.负责研制了体积为2.7m3的大220Rn室和125L的小220Rn室,实现了(102-105)Bqm-3 220Rn浓度、(10-103) Bqm-3 220Rn子体浓度的调控,研究了能够满足上述调控范围的参考水平定值方法,即闪烁室流气静态方法用于220Rn室220Rn浓度参考水平的快速可靠定值,α能谱重建测量方法用于220Rn室220Rn/222Rn子体浓度参考水平的快速可靠定值。实现了220Rn子体浓度的快速、连续调控以及220Rn/222Rn各个子体参考水平的等精度快速定值,220Rn室的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负责(或主要参与)研究了系列氡同位素及其子体测量方法和仪器(装置)。负责完成了220Rn/222Rn平行测量剂量计、PCMR连续测氡仪、NRL-1连续测氡仪、NR-200A氡子体连续测量仪、氡析出率可靠测量方法等的研究;参与完成了驻极体收集积分测氡方法与装置、矿工个人剂量计、土壤潜势氡浓度测量方法等的研究。上述成果都已推广应用;3.负责研制了瑞尔康环保防氡涂料并进行了产业化、参与(南华大学项目研究团队负责人)研制了局部降氡装置并在国防系统推广应用;4.负责研究了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Residence Time of Atmospheric Aerosol, RATT)测量的新方法,可在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评价和雾霾天气成因等研究中得到应用;5. 负责研究了室内220Rn及其子体在典型通风条件下的分布特性,建立了根据220Rn暴露量估算220Rn子体有效剂量的方法,撰写了专著《220Rn的被动积分测量和剂量估算》;6.参与研制了137Cs钢水液面计并进行了产业化;7.发表学术论文(国内核心学术期刊、英文期刊)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8.获省部级(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出版专著1本。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氡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天然辐射辐射防护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辐射物理分会理事
教育背景:
1981年9月 — 1985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 — 2002年6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