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宋金龙,男,副研究员,德国洪堡学者。研究方向为特种加工与复合加工,主要聚焦于通过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工程材料表面构建特殊的仿生微观结构,进而实现抗结冰、抗粘附、耐腐蚀、减阻、提高热交换效率及耐磨性等功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大连理工大学“星海学者-星海骨干”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69篇,文章总被引用1200余次,H因子为17,单篇最高他引140余次。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ACSNano(IF13.9)、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IF8.8)、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IF7.5)、Nanoscale(IF7.3)、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IF6.2)、LabonaChip(IF6.0)、ScientificReports(IF4.2)、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IF4.5)、AdvancedMaterialsInterfaces(IF4.2)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3篇(中科院一区Top论文11篇,JCR-Q1论文22篇,封面论文4篇,ESI前3%高被引论文1篇);此外还以第三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德国洪堡基金(2015)、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2016)、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6)、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学术之星(2014)、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学术论文类)(2012)、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015)等奖励。担任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IF7.5)、CorrosionScience(IF5.2)等17个国际著名SCI期刊的审稿人。
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为特种加工与复合加工,主要聚焦于通过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工程材料表面构建特殊的仿生微观结构,进而实现抗结冰、抗粘附、耐腐蚀、减阻、提高热交换效率及耐磨性等功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大连理工大学“星海学者-星海骨干”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69篇,文章总被引用1200余次,H因子为17,单篇最高他引140余次。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ACSNano(IF13.9)、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IF8.8)、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IF7.5)、Nanoscale(IF7.3)、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IF6.2)、LabonaChip(IF6.0)、ScientificReports(IF4.2)、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IF4.5)、AdvancedMaterialsInterfaces(IF4.2)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3篇(中科院一区Top论文11篇,JCR-Q1论文22篇,封面论文4篇,ESI前3%高被引论文1篇);此外还以第三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德国洪堡基金(2015)、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2016)、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6)、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学术之星(2014)、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学术论文类)(2012)、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015)等奖励。担任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IF7.5)、CorrosionScience(IF5.2)等17个国际著名SCI期刊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