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药学/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1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1995至1997年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1998年获得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教研室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质检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中心副主任兼质量负责人、全国农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入选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专家。参加和主持FAO/IAEA研究课题3项,多次参加IAEA农药分析与GLP规范培训和主题会议。主要业绩:承担和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部级标准和课题4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大北农集团科技研究院科技奖励、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突出贡献奖(2004年)、申请和获得专利3项。代表著作:新农药辞典、环境化学辞典、农药分析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要研究课题为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农药产品质量控制、食品中有机污染物与毒物分析、农药分析的数据质量与GLP规范、农药分析的人工免疫化学与农药毒理学等。从事农药神经毒理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农药分析化学等研究,近年来在昆虫生物胺受体与配体相互关系、农药分子的识别与超分子行为、凝胶色谱净化、农药分析不确定度、残留分析GLP、农药智能分组测定、基质分散技术(MSPD)、分析确证和方法验证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生导师称号,中国农业大学“985”加工与食品安全平台主要负责人之一。科研杂志审稿人:农药学学报、色谱、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环境与安全学报、农业工程学报、E.JournalofBiology、InterJMolSci等。2004年度国际植物保护大会IPPC会议专题4.2召集和副主持人。2005年国际农药与环境会议(北京)特邀发言人。2006国际IUPAC会议农药会议特邀发言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植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农药学会会员、日本农业化学学会会员、国际分子印迹学会会员(SocietyofMolecularImprinting).全国农药标准化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中心副主任兼质量负责人、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评审专家、农业部WTO/SPS评议专家。&bull1.科技部,高毒农药替代关键农药残留标准建立,2009BADB7B03-6,2010-&bull2.自然科学基金,几类作物分类、代表作物与残留规律研究,31171872,2011-&bull3.科技部863,有机磷和磺酰脲分子印迹,2006AA10Z438,2009年结题&bull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专项,&bull5.国家食药局,奥运城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研究,&bull6.农业部产业体系建设豆类加工专题,&bull7.农业部,保护地和陆地农药残留行为差异研究,&bull8.农业部,农药登记与作物分类体系建立、风险评估,&bull9.农业部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制定,&bull10.农业部农药全分析登记试验,&bull11.农业部农药残留登记试验
教育背景:
1991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1995至1997年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1998年获得联合培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