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马钦
  • 所属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所属院系: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计算机视觉与虚拟现实技术,体感人机交互技术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博导
  • 招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信息化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于2003年7月分配至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任教,为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自任教以来开设本科、研究生课程10门,指导毕业研究生6名,指导校级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4篇,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北京市一等奖2项,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7部教材。主讲课程:《网页制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视觉与虚拟现实技术新进展》等。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虚拟现实技术代表性科研项目、成果:1、转基因动物品系特异性标识体系和信息移动采集系统的建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1.19万,2014.1-2016.12。2、面向文化站的数字体感互动系统研发及示范,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26万,2015.1-2017.123、作物穗部及籽粒考种形态特征快速测量装置研发,公益行业科研专项,89万,2012.1-2016.12。4、低成本体验式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终端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30万,2012.1-2014.12。5、动漫素材库的构建(动、植物库),文化部,30万,2012.1-2013.4。6、突发性灾害信息预警平台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31万,2012.12-2014.12近3年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公示发明专利8项。


科研工作:

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低成本体验式农村信息服务关键技术与终端研发;突发性灾害信息预警平台研发;面向主题公园的超感体验与虚拟交互娱乐技术研究开发;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农作物纹理特征表达及其类型识别研究;温室负压地下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基于小波分析的生物互作组织显微图像处理变分方法研究;三、教育部项目虚拟青蛙三维结构数据采集;虚拟微量移液器仿真体验终端的研制;数字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研究;涿州教科基地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四、农业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作物穗部及籽粒考种形态特征快速测量装置研发五、文化部项目动漫素材库的构建(动、植物库)六、国家863计划项目蝗虫与生物农药互作组织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