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裴华富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于1983年山东潍坊人,2012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部,随后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作为“星海青千”特聘研究员加入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裴华富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室内实验设备开发,边坡在线监测及稳定性分析;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干缩测试及改性、软土固化等研究工作。开发了多套适应于岩土工程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的传感器及监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系统、北川泥石流系统、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基坑开挖监测预警系统、香港宝珊道边坡等重点工程。同时,裴华富特聘研究员担任首届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振动委员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担任现代岩土工程新进展研讨会2016副主席,参与组织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此外,裴华富特聘研究员担任十多个国际权威SCI索引期刊审稿人,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该专利技术被香港科技大学列为建校25周年25个重点项目进行推介。
科研工作:
裴华富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室内实验设备开发,边坡在线监测及稳定性分析;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干缩测试及改性、软土固化等研究工作。开发了多套适应于岩土工程室内实验和现场实验的传感器及监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系统、北川泥石流系统、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基坑开挖监测预警系统、香港宝珊道边坡等重点工程。同时,裴华富特聘研究员担任首届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振动委员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担任现代岩土工程新进展研讨会2016副主席,参与组织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此外,裴华富特聘研究员担任十多个国际权威SCI索引期刊审稿人,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该专利技术被香港科技大学列为建校25周年25个重点项目进行推介。
教育背景:
2002.3-2005.8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1999.9-2002.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硕士1995.9-1999.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