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
王长生
  • 所属院校:
    大连理工大学
  • 所属院系:
    汽车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拓扑优化方法;精确几何冲压技术,裁剪等几何分析;拟协调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
  • 职称:
    讲师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计算数学、车辆工程、计算力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博连读),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系做博士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物理系做访问学者,目前在大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任职教授,具备数学、计算机、地理、地球物理以及能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的教育或研究背景。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国家级项目7项;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J.Geophys.Res.、Geophys.Res.Lett.、G-Cubed、Int.J.CoalGeol.、MarinePetrol.Geol.、Comput.&Geosci.、Energy、Fuel、Appl.Energ.等;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成员,2013年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
主要从事地质过程计算模拟的研究工作。在英国工作期间,负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与成岩的三维可视化模拟软件Carb3D+的开发、编码与测试,以提供预测海相碳酸盐岩平台结构、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工具,从而辅助碳酸盐岩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受到英国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ExxonMobile、Shell、Conocophillips、ENI、Chevron等石油公司的支持和资助,所提出的储层岩石渗透率演化的定量评价模型(发表于国际期刊MarinePetrol.Geol.),已被剑桥大学TonyDickson教授应用于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储层质量评价。近年来,致力于岩浆侵入活动热效应及温室气体控制技术两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地球科学国际一流期刊JGR、GRL、G-Cubed等发表了系列论文;独立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岩浆热作用评价软件MagmaHeatNS1D和MagmaHeatNS2D(发表于国际期刊Comput.&Geosci.)已被英、法、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知名科研机构的学者所使用;有关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Int.J.CoalGeol.),被国际有机岩石学会列入到对有机岩石学者研究有重要帮助的文献列表,并编译到学会编撰的文献项目中。


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加国家级项目7项;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J.Geophys.Res.、Geophys.Res.Lett.、G-Cubed、Int.J.CoalGeol.、MarinePetrol.Geol.、Comput.&Geosci.、Energy、Fuel、Appl.Energ.等;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成员,2013年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
主要从事地质过程计算模拟的研究工作。在英国工作期间,负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与成岩的三维可视化模拟软件Carb3D+的开发、编码与测试,以提供预测海相碳酸盐岩平台结构、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工具,从而辅助碳酸盐岩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受到英国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ExxonMobile、Shell、Conocophillips、ENI、Chevron等石油公司的支持和资助,所提出的储层岩石渗透率演化的定量评价模型(发表于国际期刊MarinePetrol.Geol.),已被剑桥大学TonyDickson教授应用于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储层质量评价。近年来,致力于岩浆侵入活动热效应及温室气体控制技术两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地球科学国际一流期刊JGR、GRL、G-Cubed等发表了系列论文;独立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岩浆热作用评价软件MagmaHeatNS1D和MagmaHeatNS2D(发表于国际期刊Comput.&Geosci.)已被英、法、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知名科研机构的学者所使用;有关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Int.J.CoalGeol.),被国际有机岩石学会列入到对有机岩石学者研究有重要帮助的文献列表,并编译到学会编撰的文献项目中。


教育背景:

2010.32014.4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博士2007.72009.12大连理工大学计算科学2002.92006.7吉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士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