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引起的海洋酸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导致的酸沉降、酸沉降和过量氮肥使用引起的土壤酸化已经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研究组基于C、N、S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环境酸化的微观过程机理,从区域尺度评价环境酸化的现状与相关影响:在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原位观测、区域调查和实验模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系统对酸沉降的响应机制和承载能力;在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区域调查和大样本分析评价农田土壤的酸化现状及其对土壤及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组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现近30年来我国主要农田土壤均出现显著的酸化,基于科学计算提出氮肥过量施用是导致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该项研究于2010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Guo,etal.2010.Science),并且作为中国科学家年度优秀成果被收入《2011科学发展报告》。2015年,基于已有数据的整合系统分析了人为环境酸化对长江流域化学风化和无机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该成果发表于Nature集团子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上(Guo,etal.2015.ScientificReports)。科研项目(包括在研和已完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农田土壤酸化对有机碳转化过程的影响机理,NETC-10-0778,2011-201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生物因素对酸性森林土壤中水溶性有机氮(WSON)淋溶过程的影响机理(40773049),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主持973计划子课题:酸性土壤中铝的活化机制及其参数化研究(2005CB422206),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酸性森林土壤中水溶性有机氮与氮淋溶研究(40503013),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IMPACTS站点土壤铝活化机制研究(40273045),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主要完成人。中国-挪威国际合作项目:中国酸沉降综合观测研究(IMPACTS:IntegratedMonitoringProgramonAcidificationofChineseTerrestrialSystems)。
教育背景:
教育经历1993.09–1997.07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工学学士1997.09–2000.07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理学硕士2002.08–2003.07挪威奥斯陆大学化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0.09–2004.0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