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黄凌风,理学博士,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室务委员会委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流动成员。研究方向:海洋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赤潮科学,生态工程。
1991年厦门大学海洋生物专业本科毕业,1995~1998年以交流博士研究生身份公派日本国立香川大学从事赤潮及相关生态学研究,1998年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方面,主持福建省和厦门大学精品课程《海洋生态学》的课程建设,开设了本科生学科通识课《海洋生态学》,全校性选修课《走进海洋生态》,研究生学位课《高级海洋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原理与实践》、《生态工程原理与方法》和《Marine Ecosystem Management》等课程。
科研方面,承担国家海洋公益项目“封闭海湾典型生境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海岸带关键脆弱区生态修复与服务功能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高污染海洋浅水湿地生物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973项目“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第4课题,973项目“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可持续机理”第4课题,973项目“东、黄海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及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第6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底栖甲藻的垂直移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摄食选择性研究”、“海洋细菌食性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氮再生作用研究”、“我国近海几种生境微型鞭毛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箱养殖内湾有机污染浓度场及其动态研究”,厦门市科技项目“利用大型海藻修复筼筜湖生态环境的可行性研究”和“筼筜湖上游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在国际、国内会议和相关学术刊物上已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
教育背景:
黄凌风,理学博士,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室务委员会委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流动成员。1991年厦门大学海洋生物专业本科毕业,1995~1998年以交流博士研究生身份公派日本国立香川大学从事赤潮及相关生态学研究,1998年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