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李思恩
  • 所属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所属院系: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水文生态过程监测与模拟,灌溉排水理论与新技术
  • 职称:
    副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博导
  • 招生专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农业水土工程
个人简介

科研工作:

李思恩,男,1982年8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助理。2000-2009年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并获得校长奖学金资助。留校后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负责实验站日常管理,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曾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习。一直从事旱区农田水文生态过程的观测与模拟研究,依托武威实验站建设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地表通量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网络,为农业节水研究奠定了重要数据支撑;系统研究了农田蒸散发的观测与计算方法,对涡度相关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茎流计法、水量平衡法等多种方法在干旱区的适用性及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在传统单源与多源耗水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西北地区普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特点,提出了地膜覆盖条件下作物耗水计算的新方法。针对葡萄园等稀疏性植被,提出了非均质下垫面混合阻抗的计算方法,显著提高了单源耗水模型的估算精度。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ofHydrology》、《HydrologicalProcesses》和《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相关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资助,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863”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被《HydrologicalProcesses》、《IrrigationScience》、《Photosynthetica》、《农业工程学报》和《农业机械学报》等期刊聘为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省级水利设计院项目近10项。近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编号:51379206)“膜下滴灌对玉米水碳传输及生长过程的调控机制与模拟”,2014-2017;(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51009137)“西北旱区葡萄园水碳耦合运动的机理与模拟研究”,2011-2013;(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100008120026)“西北旱区葡萄园水碳循环耦合规律研究”,2011-2013;(4)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09JS88)“西北旱区葡萄园水碳耦合运动的机理与模拟研究”,2010-2010;作为青年骨干参与的项目:(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编号:2011AA100502)“作物生命需水过程控制与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技术及产品2011-2015;(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1045-1)“石羊河流域节水灌溉标准化技术体系规程”,2011-2013;(3)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1061)“石羊河流域温室作物节水调质技术示范”,2011-20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0939005)“西北旱区特色经济作物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2010-2012。


教育背景:

2000-2009年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并获得校长奖学金资助。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