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述:
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13名;培养博士后2名;2015年度博士毕业生周玉存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科研工作:
2003年回国后,重点开展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这一研究课题。十·五期间领导课题组在大面积单电池制备技术、密封材料与密封技术、连接板设计与抗氧化涂层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攻关;于2006年底和2007年初先后运行了由阳极支撑电池组装的三个电堆。三个堆的开路电压均达到理论值,平均功率700W,重现性好。电堆工作温度750℃,峰值功率密度0.28W/cm2。与九·五的水平相比,在工作温度降低250℃的条件下,功率密度提高约50%。进入十一·五计划以后,在国家86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的继续支持下,重点开展了电池堆性能提升的工作。一方面继续提高功率密度,以便提高合金连接板的寿命;另一方面重点解决了电堆密封和冷热循环要求;第三方面是针对含碳燃料(甲烷重整气、煤基合成气)发电的需求,改善阳极材料,提高寿命和稳定性。在上述基础之上,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了示范系统集成的工作。作为十二·五863项目研发的成果,顺利实现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自启动SOFC系统的示范运行。系统输出功率4.7kW,总能效率75%,可独立重复启动。该成果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为SOFC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多年专注于SOFC研究的过程中,申请发明专利33项,其中14项已经获得授权。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英文期刊论文128篇,其中2013~2015年间论文40篇,近两年被列入能源领域高引用作者之列。年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