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刘学军
  • 所属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所属院系: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领域:
    环境养分与环境气体,大气氮沉降及生态效应,农田养分损失及阻控技术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博导
  • 招生专业:
    环境科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学习与工作简历2006.0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01-2011.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百人学者”研究员(兼)2000.01-2005.12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1997.07-1999.1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学术团体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生态学会、自然资源学会会员,《JournalofAridLand》、《黑龙江农业大学学报》编委。科技部中欧科技合作对话中方专家组成员。国际合作与交流2017.4.7-4.232016.6.14-6.192016.3-2016.92016.2-2016.32015.2-2015.52014.3-2014.32013.11-2013.12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学术访问,开展土壤酸化合作项目事宜哈萨克斯坦土壤研究所,学术访问,考察阿拉木图及周边荒漠生态系统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开展大气氮沉降合作研究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学术访问美国Stanford大学,访问学者荷兰Wageningen大学,短期合作研究访问德国Kassel大学,客座教授。2012.11.4-11.11访问德国Hohenheim大学,参加中德DFG_IRTG-MOE国际项目的BlockSeminar,讨论下一期合作项目申请事宜。2012.10.9-10.12访问法国巴黎,参加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举办小型养分管理与全球粮食安全的国际研讨会,做题为“NutrientuseandmanagementinChina”的口头报告。2012.4.8-2012.7.5访问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Vitousek教授合作,并参加夏威夷大学举办的夏威夷群岛生态系统年会,作题为“AcceleratedNdepositioninChinaanditsimplications”的口头学术报告。2011.12访问英国伦敦参加皇家学会全球氮循环会议,先后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DavidFowler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Vitousek教授以及英国CEH的MarkSutton教授等讨论合作事宜,会后顺访贝尔法斯特农业环境研究所。2011.11德国Hohenheim大学,参加中德项目第三、四次BlockSeminar活动,随后访问巴黎皮埃尔-居里大学并参加全球养分管理研讨会。2011.11访问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第六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会议(NCGG-6),访问瓦根宁根大学,与Oene等讨论博士生工作。2011.8-9访问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同行者还有巨晓棠、张颖),与JanWErisman,AlbertBleeker讨论中荷合作及氮素综合论文事宜2010.12访问印度首都新德里市,参加第五届国际氮素大会,做大会口头报告,并于会后在印度不同地区考察2010.11访问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和卡塞尔大学,参加中德IRTG项目研讨会,给卡塞尔大学研究生授课并讨论合作项目事宜2009.11参加英国爱丁堡生态水文中心(CEH)组织的国际氮沉降研讨会,并顺访英国洛桑研究所(原洛桑实验站)2009.11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土地景观与生态研究所,参加IRTG项目研讨会2009.8-2009.9美国加州Sacramento市参加国际植物营养大会并做口头报告、会后访问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及Stanford大学2008.11-2009.1德国Hohenheim大学土地景观和植物生态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2008.5短期访问蒙古国Ulrich等地2007.11短期访问荷兰Wageningen大学和德国Hohenheim和Kassel大学2007.1巴西巴伊亚省,参加第四届国际氮素大会并做口头学术报告2006.5-2007.4英国RothamstedResearch和CEHEdinburgh,访问学者2005.10-2005.11德国Hohenheim大学土地景观和植物生态研究所,访问学者2004.3-2004.9美国Colorado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访问学者2002.11-2002.12荷兰Wageningen大学国际农业中心,短期进修2000.12-2001.2德国Hohenheim大学植物营养所,访问学者1999.11-2000.2德国Hohenheim大学植物营养所,访问学者


科研工作:

主要在研项目1.国家万人计划项目(ChinaTen-thousandTalentPrograms):我国农田活性氮来源、去向与环境效应(2016-2019,80万元),主持人。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ChinaNationalFundsforDistinguishedYoungScientists):土壤氮循环(2015.01-2019.12,No.41425007,400万元),主持人。3.全球变化重大研究计划(973):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2014.01-2018.09,No.2014CB954200,1886万元),项目首席科学家兼课题2“降水、温度和氮沉降对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No.2014CB954202,568万元)主持人。4.德国BASF公司合作项目:UAN在典型农田土壤中氨挥发动态及脲酶抑制剂Limus对UAN氨减排的效果(2017,18万元),项目主持人。5.中荷合作项目(ChinaExchangeProgramme):Impactsofnitrogeninputsonacidificationofagriculturalandnon-agriculturallandsinChina(2013-2017,No.13CDP009),项目总经费5.61万欧元,项目中方主持人。


教育背景:

1994.09-1997.06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获博士学位1991.09-1994.07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土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7.09-1991.07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学士学位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