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张新科
  •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 所属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领域集中于两个方面:(1)高等教育原理;(2)德国高等教育原理及大学治理。另积极开展文学创作,崇尚实地采风,关注人性悲悯,讴歌平凡劳作,彰显民族大爱。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工程力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张新科,男,留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我国研究德国教育的知名学者,江苏省“333工程”杰出人才。


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和省部级人文与社会科学科研课题12项,先后用中英德三种语言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论著10部,获评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著名作家,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首届“海外文摘”文学奖和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在《当代》《十月》《钟山》《中国作家》等文学刊物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近三百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篇小说选刊》选登。代表作有《远东来信》《鲽鱼计划》《信人》《天长夜短》等。1.2014.12:“欧洲参照体系下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制度设计与实践”,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国家课题,(BIA140103),42万元,课题组长,在研。2.2013.5:“从技术人到社会人四元一体专业文化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排名第一。3.2011.6:“从制度设计到成果响应的培养模式创新以1+1+1专业导师制为实现路径”,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排名第一。4.2006.12:“从欧洲理工院校的发展看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改革:&lsquo大而全&rsquo或&lsquo特色塑造&rsquo”,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部委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IB010918),4.5万,课题组长,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结题,通过。5.2006.12:“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院管理体制探索从美德英法俄现行管理模式中汲取什么?”,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9-210-111),15万,课题组长,2006.12由中国高教学会组织结题,通过。6.2008.07:“以苏陕为个案的我国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差异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B8800038),12万元,课题组长,通过。7.2006.12:“世界近代史上高等工程教育与军事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获国防科工委(部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独立完成。8.“德国教育体制及对中国的影响”课题,2006年江苏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奖号:JS397),独立完成。9.《理工院校发展定位的选择――“综合型”还是“特色塑造”》课题,2007年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10.“蔡元培与马君武借鉴德国大学理念之比较”课题,2008年江苏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PJ09061),独立完成。1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制度设计:始构、现实与发展中德两国高职院校的差异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教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组长,结题。12.“高职院校&lsquo专业导师制1+1+1&rsquo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0.9江苏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项目负责人,结题。13.创作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江苏省委宣传部;14.创作长篇小说《徐州会战》,徐州市委市政府。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