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饶中浩
  •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 所属院系: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研究领域:
    [4]矿物加工过程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热害防控与热能利用。[3]矿物储能过程强化,相变、热化学、锂离子电池等储能理论与技术。[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微通道换热,电子器件/设备散热。[1]微纳尺度传热与流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相变传热,纳米流体与多相流动。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博导
  • 招生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饶中浩,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青年理事,北海道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JSPSFellow)。先后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是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吴仲华优秀学生奖,教育部学术新人奖获得者。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排名第2、6)。另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是InternationalSymposiumonElectricVehicles(ISEV2017)的组委会共同主席,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分会场主席,受邀做国际/国内大会/分会主题报告4次。兼任《矿业科学学报》编委,SCI期刊ThermalScience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SCI期刊ScientificReports、PlosOne编委,SCI期刊Energ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Photoenergy客座编辑,是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等近30余个SCI期刊的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的通讯评审专家。工作经历2016.11-至今,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各1项,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前沿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等其它纵向项目10余项。共发表SCI期刊论文86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77篇,IF大于10的3篇,IF大于5的19篇,IF大于3的53篇,JCR一区48篇、二区14篇,个人H-index为16),EI期刊论文6篇(不含SCI检索),先后有2篇SCI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7篇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另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12篇),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9篇),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10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教材2部。[10]项目名称:基于微通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热质传递特性与强化研究,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60万元,主要承担工作:主持。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