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刘慧
  • 所属院校:
    上海海洋大学
  • 所属院系:
    --
  • 研究领域:
    水产养殖生态学、健康养殖技术
  • 职称:
    研究员
  • 导师类型:
    硕导
  • 招生专业:
    水生生物学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刘慧,女,1967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社会兼职:青岛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常务理事、科研项目评审专家、SCI期刊AquacultureInternational和JournalofWorldAquacultureSociety等审稿人。海洋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海水养殖技术,海洋生态毒理学和生物毒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渔业发展史和发展战略等。主持欧盟第六、第七框架计划项目和Horizon2020计划项目各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欧盟Asia-Pro-Eco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4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科技部平台项目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1项、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咨询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多项。发表论著4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


科研工作:

1989-20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工程师2002-现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期间,2005-2006获欧盟玛丽居里奖,在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TheScottishAssociationforMarineScience)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生物毒素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和生态系统营养级中的物质通道,及其对动物的生理影响,发展了毒素追踪和检测方法;研究动物营养需求及其对微藻或配合饲料的消化吸收,发现其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DHA、EPA和ARA等,并能合成一种NMID的特殊脂肪酸,证明脂肪酸可以作为研究海胆关键生境的重要生化指标;在浅海生态系统研究中,揭示了不同季节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变动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水养殖对近海生态系统结构有显著影响;在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a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中,育成7~l0mm苗种6000多万粒,幼贝成活率25.4%,海区养殖中试500亩;引进大西洋浪蛤Spisulasolidissima,通过人工培育,在中国完成了生活史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人工培育技术研究,实现了人工繁养殖、及多项高技术设备的设计、优化和中试,每年培育1~8mm苗种达到15亿粒;在贝类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育苗技术研究中,研发了气升式反应器,实现了200粒/ml以上的贝类幼体高密度培养,为国内领先水平;以大型海藻为原料提取生物能源,厌氧发酵提取甲烷气体,优化温度、盐度、pH值和C/N比等反应条件,获得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发酵工艺;研究集成了刺参工厂化养殖设备和技术工艺,构建了刺参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研究了刺参摄食不同饲料的效果,开发了新型刺参全价配合饲料;优化了刺参休眠期的温度控制模式;研究结果为刺参工厂化养殖工艺优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参与多项国家高层战略研究和咨询项目,从海洋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发展趋势和前沿战略、海水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


教育背景:

2007年6月获中国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获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硕士学位。1989年7月获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士学位。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