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邱栋梁
  • 所属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
  • 所属院系:
    园艺学院
  • 研究领域:
    现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污染生态学和转基因技术研究。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邱栋梁,男,1970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美国、意大利。2002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200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主编国际园艺学会刊物《Acta Horticulturae》863卷(ISTP收录),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Scientia Horticulturae》、《Environmental Sciences》《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Acta Horticulturae》、《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Acta Phytoecology Sinica》、《生态学报》、《中国稀土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园艺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国际和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篇,ISTP收录5篇;主编教材、著作4部,参编2部。现主要从事果树生理及分子生物学、设施植物栽培生理和转基因技术研究。主讲《园艺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博士生)、《设施植物栽培学》、《果树逆境生理》、《污染生态学》等博、硕士生课程。 招生方向:果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出版著作 邱栋梁(参编2.5万字).有机农业生产原理与技术.农业出版社,2014 果品质量学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单独完成) 菠萝无公害高效栽培.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单独完成) 芒果高效栽培与贮藏加工.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单独完成) 香蕉优质丰产栽培.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第一完成人) 亚热带果树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四完成人) 福建南亚热带作物产品生产与营销.福州:海风出版社,2005(参编) 获奖成果: 获奖项目名称 奖励类别 等级 获奖时间 本人排名 模拟酸雨对龙眼的危害机理及钙调节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5 第一 模拟酸雨对龙眼的危害及钙调节研究 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二等奖 2001 单独完成 龙眼果实无核化技术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0 第三 龙眼,葡萄缺素(Mg,N,Fe)胁迫生理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06 第五完成人 木奈果肉褐变机理及克服途径研究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1 第二 橄榄保鲜贮运技术及采后生理生化研究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0 第三 鉴定或评审成果 项目名称 组织鉴定单位 鉴定时间 本人排名 ‘颐红桃’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2012 第一 绞股蓝茶国家标准 农业部 2009 第一 晚熟桃优良株系‘韦端蜜红’选育研究 福建省教育厅 2010 第一 脐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福建省教育厅 2009 第一 永定红柿保鲜贮运技术研究 福建省教育厅 2005 第三 亚热带水果保鲜基因的引进利用 福建省科技厅 2007 第三 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年月 负责或参加 项目来源 2011J01082 酸雨胁迫下龙眼特异基因表达及应答机制研究 11.01-13.12 负责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7BAD07B06-03 亚热带果蔬保鲜出口的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 07.07-10.12 负责 科技部 2007AA10Z227-2 南方典型果树-柑橘和龙眼的生理生态数学建模与系统集成 07.08-10.10 负责 国家863项目 20072056-T-326 绞股蓝茶国家标准 08.01~08.12 负责 国家标准委 30400061 钙信使在龙眼酸适应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05.01~07.12 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1020005 类胡萝卜生物合成基因转化番茄及其优化技术研究 08.01~11.12 负责 校长基金 Scz10003 绿色优质奈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09.01~11.12 负责 福建省发改委 Szjj026 脐橙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09.01~11.12 负责 省政府推广基金 KY020086 酸雨危害龙眼钙调节技术推广运用 08.01~11.12 负责 福建省发改委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公开信息,仅作学术交流之目的,非为商业用途。
如若涉及侵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即刻修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86 191 9534 4490。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