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林玉玲
  • 所属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
  • 所属院系:
    园艺学院
  •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研究,包括园艺植物基因组学、非编码RNA、转录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多肽组学等相关研究。主要研究作物包括龙眼、文心兰、非洲菊、石斛等。
  • 职称:
    教授
  • 导师类型:
    博导
  • 招生专业:
    --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 基本信息 林玉玲,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新世纪人才计划”、“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向上向善育人工程基金”奖教金和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严家显最高奖教金杰出青年人才计划”、“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2. 个人简历 /专兼职职务 2011年获福建农林大学果树学博士学位,2013年晋升副教授,2017年获博导资格,2018年晋升教授。2014.5-2014.11台湾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助理、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受世界百强、英国顶尖学府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南安普顿大学) Dr Mark A. Chapman邀请为Springer编写一本关于《Underutilised Crop Genomes》的书,撰写有关龙眼基因组这部分章节;参与省级新品种认定1个(‘金秋早’金柑,闽认果 2013006);参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热带植物组织培养》,为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教材编委会委员,授权专利多项。 3. 主讲课程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本科,主讲)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本科) 《园艺植物基因组学》(硕士研究生) 《果树基因组学》(博士研究生) 5. 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省部级等课题多项。主持的课题主要如下: pri-miRNA编码的miPEPs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No. 316721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2017-2020; dlo-miR167家族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No. 312016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13-2015;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内源诱捕靶标(eTM)调控miRNA的机制研究(No. 2015J0600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主持,2015-2018; dlo-miR160家族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No.2012351512000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主持,2013-2015;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作用机制研究(No. 20151104),福建省新世纪人才计划,主持,2016-2018; tasiRNA途径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No. JA14099),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主持,2014-2016;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microRNA2089的表达模式和功能研究(No. 2012J0 504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12-2014; tasiRNA介导的ARF3/4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No. xjq201405),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主持,2014.5-2017.5 福建农林大学特色园艺作物生物技术及产业化服务团队,主持,2019-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lmiRNA调控靶基因甲基化的作用机制研究(2016-2019,No.31572088, 60万元,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Ran家族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2013-2016,No.31272149, 80万元,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miRNA的分离与鉴定(2011-2013,No.31071787, 33万元,参加);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香蕉)专项资金(2008-2015, CARS-32-11, 340万元,参加); 省重大科技专项:农业良种选育及集约化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2018, 2015NZ-0002, 1000万元,参加); 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福建特色园艺作物种质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种质创新(2015-2018,2015NZ-0002-1,400万元,参加); 主要论著: 参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热带植物组织培养》、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枇杷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 7. 获奖情况 2018年度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6年度第十二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013年度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12年度第十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2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绩效一等奖; 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年度学院“最佳一节课”二等奖 8. 其他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 指导2篇硕士论文和1篇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王培育.文心兰miRNA在生长发育及抗软腐病中的应用研究.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019; 张清林.miR166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中的研究.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019; 冯保云.文心兰HSP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校级优秀本科论文,2019 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3项。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