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才,山东诸城人,哲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暨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一、个人简历 (一)学习经历 1982.9—1986.7 山东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 1988.8—1991.6 山东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硕士(导师:谭鑫田教授) 2001.9—2004.6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外国哲学博士 (导师:傅有德教授) (二)工作经历 1986.7—2006.8 山东大学教师,曾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山东省高校哲学教研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以及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04.9—2006.6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哲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俞吾金教授、陈学明教授) 2006.9——作为外聘高级专家进入复旦大学工作 2014.3—2015.2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合作导师:Prof.Dr. Axel Honneth,霍耐特教授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学术领袖) (三)国际学术访问 2007.10法国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 2008.9德国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国际会议 2009.10美国“全球左翼论坛” 2014—2015,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三、主要科研成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人文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全文转载或摘登数十篇次;出版学术著作十多部,其中,个人专著5部。 主要代表作: “批判理论三部曲”: 1、《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专著,2004) 2、《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专著,2008) 3、《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专著,2011) 从“追寻”到“重新发现”马克思 4、《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专著,2003) 5、《重新发现马克思——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专著,2015;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从“德国古典哲学”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6、《德国古典哲学》(合著,2009) 7、《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合著,2008) 8、《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合著,2012) 四、主持科研项目十几项,例如: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5、“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五、主要讲授课程 (一)本科生 1、社会批判理论 2、西方马克思学 3、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二)硕士生/博士生 1、《否定辩证法》精读 2、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专题研究 3、西方马克思学研究 4、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动态研究 5、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 六、招收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研究方向 1、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 2、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3、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 4、当代德法意马克思主义 5、俄罗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6、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7、国外马克思学 七、主要奖励、荣誉称号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复旦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后 4、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师 5、山东大学优秀教师 6、山东大学优秀博士生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得者 8、山东大学将军集团奖学金”获得者 9、山东大学首届“柯利德奖教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