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行—艺术理论系副教授、博导 一、个人简介 1980年出生, 山东省寿光市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二、学历背景 2000—2004,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美术史论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2008,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系,艺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8—2011,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民俗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四、科研成果 (一)科研概况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作为第一参与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一级学会科研成果奖等2项。 (二)近5年代表性科研项目和论著 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器物、手工艺遗产与关中文化研究”(2014年立项,批准号:14CG125)。 2.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2019年立项,批准号:19ZD01)子课题“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实践体系研究”。 专 著 1.《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东南大学出版社,即出。 2.《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贵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五、教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民俗艺术研究》 六、获奖情况 2019年,获东南大学日照钢铁奖教金。 2015年,获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三等奖。 201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一等奖。 七、主要田野考察经历 1. 2006年10月—11月、2008年8月—9月、2010年2月、4月—8月、2016年3—4月等多次赴陕西关中周至、兴平、凤翔等地做田野考察,其中三次与美国芝加哥大学Jacob Eyferth教授合作考察。 2. 2006年6月—8月,赴宁夏银川、吴中、西吉、固原等地考察民间工艺和民间美术。 3. 2006年7月—9月,考察北京798艺术区,探讨艺术区的历史、结构、定位、发展等问题。 4. 2005年8月、2006年2月-4月,赴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考察苗族文化和艺术。 5. 2003年10月,赴甘肃天水考察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 6. 2002年10月、2003年7月,赴陕西韩城、大荔、合阳等地考察民间器具和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