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超,2016年入选第三批“星海学者”人才培育计划之星海骨干项目,2019年入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之青年科技之星。 近年来主要从事建筑供热系统智能控制及其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随机扰动下供热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和室内温度优化调控,智慧供热背景下热电联产与供热系统优化运行、烟气余热回收及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在上述领域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Applied Energy, Energy and Buildin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Renewable Energy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26篇,包括1篇ESI高被引论文,受到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国际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引用,总引用次数达到130余此次。目前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专利2项,正在申报发明专利6项,国际PCT专利2项。研发的余热回收技术和设计软件已经成功实现技术转化,获得技术转让收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验证了所研发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近5年在芬兰承担两项芬兰科学院(相当于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项,大连市科技项目1项,技术转化课题1项,其他项目3项。曾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毕设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毕业博士研究生以及芬兰AALTO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与国外学者尤其是北欧高水平大学相关研究机构之间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联合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应邀到丹麦技术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芬兰Aalto大学等做学术交流和报告,同时多次积极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交流访问。多次参加本领域知名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汇报,受邀担任2015 Cold Climate HVAC,2017 ISHVAC,2018 URE,2019ISHVAC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和Work Shop副主席。目前正在培养研究生5人,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 致力于学生培养工作,指导的研究生曾获得2019ISHVAC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500余篇论文仅选出4篇),全国供热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等。 学习简历及工作经历 2002-09~2006-0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6-09~2008-07,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热能工程系,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09~2013-07,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热能工程系,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1-01~2013-12,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ergy Technology, 博士(导师Risto lahdelma教授,Professor of Energy for Communities) 2014-01~ 2016-03,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ergy Technology, 博士后研究员 2016-03~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副教授(2015年12月特评) 2016-06~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 专利 基于红外传感技术的室内舒适健康环境控制辐射空调系统 一种室内除湿末端及使用该除湿末端的辐射空调系统 一种可精确快速调控室内温湿度的辐射对流空调末端 一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或加热锅炉给水的全年化综合利用节能系统 一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科研项目 热电厂余热及废热回收用于集中供热的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 , 2016/12/29, 完成 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规划展示厅及招商服务中心项目超低能耗建筑咨询服务,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 2017/08/11-2017/09/22, 进行 移动能源车设计方案及其控制策略,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 2017/01/03-2017/12/31,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