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面议
需求类型:
技术创新需求
技术领域:
新能源
截止时间:
2025-12-31
所属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公司
需求详情

需求背景


纳米硅和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制备技术备受关注。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作为一种先进的制备技术,因其能够生成高纯度、均匀粒径的纳米硅粉而受到广泛研究。以下是关于物理气相法制备纳米硅及硅碳负极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物理气相沉积(PVD)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将固态或液态源物质转化为气态,然后沉积在基底上的工艺。PVD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以及新材料等领域。近年来,PVD技术也被用于制备纳米硅及其复合材料,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方面,众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投入纳米硅及硅碳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通过PVD技术制备出了高性能的纳米硅粉,这些纳米硅粉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导率,有效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循环稳定性。另外,国内一些企业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也在积极探索PVD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以期实现产业化突破。


国际上,PVD技术同样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美国硅谷的初创公司Group14通过多孔碳骨架储硅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新型硅碳负极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还表现出较低的体积膨胀率,从而大幅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德国马普所等科研机构也利用PVD法制备出了不同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包括核壳结构、蛋黄壳结构以及嵌入式结构等,这些不同的结构设计为提升电池性能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物理气相法制备纳米硅及硅碳负极材料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不断优化制备工艺和提高材料性能,硅碳负极材料有望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物理气相法制备纳米硅及硅碳负极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当前,物理气相法制备纳米硅及硅碳负极材料正日益成为科研界与产业界共同瞩目的焦点。该方法巧妙地运用了高能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大粒径硅粉的有效气化,生成了纯净的硅蒸汽;随后,通过精密控制的骤冷过程,这些硅蒸汽被高效地凝结成为具有纳米尺度的硅材料。这一创新性的制备工艺不仅为纳米硅材料的合成开辟了新路径,更为硅碳负极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根据目前高能气化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气相法分为:物理气相传输/沉积法、闪蒸焦耳加热法以及射频感应热等离子体法,针对不同的高能气化方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物理气相传输/沉积技术:以粗硅材料作为起始原料,通过精确控制的高温蒸发过程,有效获取硅蒸汽。随后,将硅蒸汽转移至低温区域进行快速冷凝,以形成高品质的纳米硅结构。在此过程中,将巧妙地结合蒸发与冷凝的物理机制,实现纳米硅与炭材料的有效复合。


2.闪蒸焦耳加热法:利用焦耳效应,即当电流通过具有电阻的材料时,电能会转化为热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毫秒至微秒级),通过高电流脉冲对材料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迅速升高至极高水平(可超过3000 °C),从而实现材料的快速熔化、蒸发、相变或化学反应。


3. 射频感应热等离子体法:射频感应热等离子体具有高温、瞬冷、可控、连续等优点,是制备高纯纳米硅基负极的重要手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等离子体热源将原料气化为蒸汽,再通过快速冷却制备纳米产物。该方法具有粒度可控、纯度高、可连续生产等优点,在制备高纯纳米粉体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期望实现的主要技术目标


1.绿色高效的气化-冷凝纳米化技术:0.1 C容量(mAh g-1)1750。


2.双过程协同制备与均匀碳包覆技术:首次库伦效率(%):88。1C循环600次后保持率≧80%


联系合作
姓名
联系电话
邮箱地址
职称
单位
技术领域
学历
合作意向描述
取消
确认
去登录